在湖州安吉与竹农一起在新开荒的竹林里进行林地清理;在四川宜宾的10万亩楠竹现代培育示范基地里,指导竹农挖秋笋,将笋芽分化理论成果转化成四季有笋的新技术……今年暑假,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院副教授杨海芸、王志康带领的“一根科技竹”研究生团队,跨越长江,推广笋材两用林高效抚育技术。
除“一根科技竹”研究生团队外,暑假期间,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在全国多地开展技术指导、产业规划与创新合作,以“科技+服务”双轮驱动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安吉,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院院长宋新章教授领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南方重要人工用材林固碳增汇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组,以灵峰寺林场作为核心试验基地与示范点,通过竹林结构优化、土壤碳库管理、精准施肥调控、生物多样性保育等一系列固碳增汇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与示范验证,着力进一步提升安吉竹林碳汇能力。
在丽水庆元,李延军教授团队与企业开展合作,以开展展平竹生产技术培训,通过“理论+实操”模式提升企业员工技能,推动企业向精细化、专业化升级。
在衢州龙游,余学军教授团队聚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产业转型,提出“龙游碳—竹产业发展新模式”,为县域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路径。
在丽水龙泉,林新春教授团队深入竹林种植区,了解竹子的品种和种植情况,指导建立优质原料林,优化竹种选择与经营管理,从源头保障龙泉竹产品品质。
除了以“竹科技”助力浙江竹产业发展外,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院的专家们,在东西部协作战略的深入推进下,将浙江竹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与西部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度融合,把“科技竹”种到了四川、重庆等地,用科技赋能竹产业,着力激活西部竹产业潜力。
在四川雅安,方伟教授带领团队深入多个竹产区,针对竹林培育、加工技术瓶颈提出“一地一策”方案,助力当地由林业大市向林业强市跨越。
在重庆忠县等地,桂仁意教授团队赴多家企业与乡镇开展竹产业科技服务工作,了解企业与竹基地生产经营情况,并就提升竹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此外,在山东日照等地,张文标教授团队聚焦“以竹代塑”,对竹基地膜、竹基塑料袋、竹基一次餐具等产品展开生产调研及技术服务。
据悉,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院作为浙江高校唯一的竹子研究院,在竹子基础研究及产业研发上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形成了一套成功的科技服务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推动各地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宋新章表示,今后,该院将继续激发科技人员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动性,用最新科技成果服务现代农林业发展,为全国竹产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力量。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50146765-500007066097 《人民日报》客户端:20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