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人民日报》客户端:浙江农林大学20年接力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答卷
【发布日期: 2025-08-21】 【来源: 】 【作者:】 【编辑:陈胜伟】 【点击量:

“我们暑期调研了安吉余村、淳安下姜村、开化金星村、天台石梁镇等地。这些地方在我校专家教授的科技助力下,守住了绿水青山,也收获了金山银山,探索出了‘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经过几天社会实践,浙江农林大学林学专业大三学生周婕在她的实践报告中这样写。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浙江农林大学组织了一万余名师生奔赴各地开展“绿水青山的中国”专项实践。他们把教室、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绿水青山间,调研各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情况,用掌握的科技成果赋能农林产业发展。

天蒙蒙亮,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的香榧种植基地里,浙江农林大学林学学科教师喻卫武及其团队师生,已经手把手地向香榧种植户传授相关技术。自2021年担任大下姜科技特派员以来,喻卫武团队先后指导当地百姓引新发展香榧造林面积800多亩,建立示范基地400余亩,当地香榧从亩产不到300斤增加到800斤左右,大大增加农户收入。

和喻卫武一样,浙江农林大学赵光武教授团队,长期为下姜村高粱和番薯的栽培技术、地瓜干加工品种的选用进行技术指导;徐凯教授团队先后20余次到下姜村开展猕猴桃、葡萄、草莓、火龙果等果树栽培技术服务;赵阿勇教授团队针对生态肉鸡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高效的免疫健康养殖技术体系……该校专家教授们以科技创新赋能,帮助下姜村不断做大做强富民产业。

20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充分发挥农林学科特色,实施生态课程、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研究、生态实践五大行动,引导全校师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该校先后开设了312门生态类课程,引导在校生100%修读生态类课程、参与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学校建有森林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生态类的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59个,建成植物种类达3500多种的生态化校园,牵头成立浙江青年生态文明志愿服务联盟等。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渗透校园每个角落,滋养着师生心灵。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浙江农林大学林学等学科的科研人员聚焦生态科技创新,全方位赋能各地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价值转化的通道:在遂昌,专家们实施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等23项重点工作;在安吉,专家教授助力当地建起毛竹现代科技园,共同研发了《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助力竹农通过经营竹林碳汇增收;在庆元,专家们指导当地实施毛竹、锥栗、高山蔬菜等项目,实现了“一亩山万元钱”的目标。

经过20年的接力,浙江农林大学专家教授的精准服务壮大了浙江省的竹、香榧、山核桃、铁皮石斛等产业,扶持发展了园林花卉、水果、竹木加工等绿色产业,累计开发各类绿色产业项目1200个,推广各类实用技术2000余项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500余场,受培训人员达15万余人次,在绿水青山间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科技论文,创新形成了“一根科技竹、两棵富民果、三幅美丽图、四株小仙草、五粒金种子”的生态科技服务模式,直接推动农林业产值增长超150亿元。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50020551-500007041985 《人民日报》客户端:2025.8.19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