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潮新闻:来自浙江的新型益生菌,让藏区牦牛吃饭香身体壮
【发布日期: 2025-08-14】 【来源: 】 【作者:】 【编辑:陈胜伟】 【点击量:

初秋的四川若尔盖草原,天高云阔。藏族牧民扎西泽让望着自家膘肥体壮的牦牛群,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加了那个‘宝贝’,牛儿胃口好得很,冬天也不怕冷了!”他所说的“宝贝”,是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蔡万豪和团队带来的“酵生益菌冻干素”。这两年用下来,效果实实在在:牧场牦牛日增重超15%,成活率提高8%,最让牧民揪心的冬季掉膘问题,也显著缓解了。“现在冬天,心里踏实多了!”扎西泽让说。

研究团队成员在若尔盖草原 通讯员供图

站在一旁,正在此开展社会实践的蔡万豪,和他在若尔盖草原上摸爬滚打数年的“牦牛越冬掉膘攻关”团队成员们,听到牧民朴实的肯定,心头涌起暖流。他们的科研课题,正是源于这片草原冬日里的困境。

高原之困:牦牛春瘦冬死的“魔咒”

牦牛,高原的生命之舟,是当地牧民重要的经济支柱。它们耐寒、耐低氧,在严酷环境中顽强生存。然而,每年冬季,一道无形的“魔咒”都会降临——天然牧草枯萎,营养骤降,凛冽的严寒极端可达-25℃以下,迫使牦牛消耗大量能量维持体温。营养匮乏叠加极寒消耗,牦牛严重掉膘,体质下降,牛犊腹泻、死亡风险增高,成为牧民长期面临的困扰。

2020年冬,还是大一新生的蔡万豪,跟随导师王翀教授来到红军长征“金色的鱼钩”故事发生地——若尔盖草原进行科技服务。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们走进扎西泽让家的牛圈调研。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瘦骨嶙峋的牦牛在寒风中瑟缩。“冬天草不够,天太冷,牛掉膘厉害,春瘦冬死是常事。”扎西泽让无奈的话语,深深刺痛了蔡万豪。“掉膘掉的可都是损失啊?牦牛冬天一定要掉膘么?”一个问号在他心中扎根。

深入的调研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饲草在冬春只剩枯草,营养含量跌掉六成;运费让饲料价格翻三倍,不少牧民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舍不得多喂;最致命的是严寒,牦牛冬季能量需求比平日增多20%,却只能嚼着带冰碴的草料,有的甚至死亡——这哪里是掉膘,掉的分明是牧民勤劳致富的努力和梦想。”调研结束后,蔡万豪和团队成员感慨地说。

研究团队成员在若尔盖草原开展牦牛补饲益生菌制剂的调研和试验

科研破题:从牦牛肠胃里找“钥匙”

如何破局?2021年,在王翀等老师的指导下,蔡万豪与同学们组建了“从‘肠’计‘益’牦牛越冬掉膘饲效提升护航者”团队。他们依托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的科研力量,联合当地畜牧部门和企业,启动了“牦牛益生菌制剂研发与掉膘综合调控”项目,核心思路直指牦牛肠道健康——通过益生菌改善消化吸收效率,提升营养利用率,增强抗逆性。

寻找合适的菌种是关键。师生们化身“菌群猎手”,从牦牛的瘤胃液、粪便、乳汁乃至天然发酵物中广泛筛选。经过无数次培养、测试和评估,最终锁定了两株“明星菌”:源自牦牛乳的德氏乳杆菌RGY1和源自犊牛粪便的罗伊氏乳杆菌RGW1。这两株菌在改善肠道环境、促进消化、抗氧化和抗炎方面表现优异。团队将它们复合,并攻克了菌株如何在牦牛复杂消化道中“存活定植”的技术难关(如包膜保护),最终成功研制出新型牦牛益生菌制剂,被牧民亲切地称为“开胃宝”。

2023年冬,团队在若尔盖牧场展开了严格的饲喂试验。

针对4月龄犊牛添加“开胃宝”(每日1.2克/头)的实验组,60天平均增重比对照组多出0.444公斤,体长、胸围等体格指标全面提升,腹泻率从12.5%大幅降至3.75%。小牛采食量增加10%,饲料转化率提高8%,肠道更健康,免疫力增强。针对成年育肥牦牛添加“开胃宝”(每日3克/头)的实验组,60天增重比对照组多4.2公斤,死亡率下降8%,冬季掉膘率被成功压制到3.2%。

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牧场变化。实验证明,这种益生菌制剂在不同阶段的牦牛身上,都展现出了显著的“保膘增重、强健肠道、提升耐寒力”的综合效果。

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益生菌

扎根大地:科技兴农中的青春答卷

“当第一株牛源益生菌被成功筛选出来时,整个团队在实验室里跳了起来。它就像给牦牛肠胃装上了‘高效粉碎机’。”回忆研发历程,即将升入研三的蔡万豪感慨万千,“为了找到保护菌株通过瘤胃的‘盔甲’,我们试了72种材料。当数据最终显示营养吸收率提升40%时,我们懂了技术里最该包裹的是对这片土地的耐心。”

“开胃宝”在若尔盖草原的推广,正悄然改变着牧区。牦牛冬季膘情好转,养殖周期缩短了1-2年,草场压力减轻,生态环境得到更好保护。据统计,这项技术已帮助当地养殖户年增收超过700万元。此外,团队还为当地培训技术人员50余人次,带动新增就业岗位50余个。研发成果已获得2项授权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发表了3篇高水平论文。

“科研的温度,不在恒温箱里,而在牦牛温热的肚皮上,在牧民舒展的笑纹里。”蔡万豪这样总结他的草原实践。

指导老师王翀则看到了更深层的意义:“解决牦牛掉膘难题,服务产业,只是成果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真正走进了农村,贴近了农民,理解了农业。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我们这支队伍在若尔盖的实践中,不仅贡献了技术,更培育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我们期待更多青年才俊投身现代农业,用智慧和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科技动能。”

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214008&source=weixin 潮新闻:2025.8.14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