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中国科学报》:浙农林大专家教授暑期以科技赋能农林业发展
【发布日期: 2025-08-08】 【来源: 】 【作者:】 【编辑:陈胜伟】 【点击量:

“以前一到高温季节,打药是个大难题,成本高还难找人,现在点点手机就能搞定。”近日,在浙江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崔霞的技术指导下,浙江省衢州市柯城蔬果科技小院精准对接农业企业需求,在当地成功示范并落地应用了数字化智能高压雾化植保系统和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实现通风、灌溉、绿色防控等环节“机器换人”,得到了当地不少家庭农场负责人的点赞。

据介绍,在浙江农林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衢州市柯城区的天博家庭农场应用了数字化智能高压雾化植保系统,将提升红美人柑橘和葡萄柚病虫害的智慧化防治能力,预计坏果率下降30%以上;衢州市闪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引入智能温室控制和浇灌系统后,不仅有效节省了人工和管理成本,也提升了设施大棚的使用率以及种植作物的品质。

和崔霞一样,今年暑假开始以来,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类学科专业的不少专家教授,没有给自己放长假,而是走出教室、走出实验室,深入全省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技服务。他们根据农林产业需求,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在田间地头问诊把脉,深入基地企业开展服务、解决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解决农林业产业发展问题、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贡献智慧力量,以自己的形式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推进共同富裕。

据悉,利用暑期期间开展科技服务一直是浙江农林大学科研人员传统的“暑期作业”。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过程中,学校积极鼓励专家教授在做好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同时,结合暑期调研等工作,把实验室“搬”到田野大地上,把科技成果送到田间地头,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校专家主动利用暑假以及课余时间,先后将1000多个项目的科研成果播撒在浙江乃至全国的农村大地上,为各地新增农业产值超过100亿元。

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吴家胜表示,高校的专家教授既是老师也是科技人员。暑假期间,科技服务不能放假。作为农林高校,立德树人是根本,强农兴农是使命。无论是否假期,我们的专家教授、科技特派员都应该牢记服务三农的使命,利用科研成果积极服务社会。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服务群众的同时也实现农林高校研究人员的价值,这也是高校科研人员的使命职责。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8/549138.shtm 《中国科学报》:2025.8.8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