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四川天台山科普馆、青神竹里荧光艺术馆等地夜幕降临时,草丛间便会亮起稳定明亮的荧光。这些被称为 “周氏萤” 的半水生萤火虫新种,是浙江农林大学师生团队历经三年驯化的成果,不仅破解了野生萤火虫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更点亮了 “夜空经济”,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共生开辟新路径。

野生萤火虫作为国家 “三有保护动物”,因文旅、科普等领域需求旺盛,盗卖现象屡禁不止,保护压力巨大。而半水生类萤火虫因 “栖息环境模拟难、营养供给保障难、繁殖周期同步难、行为调控实现难” 四大技术鸿沟,长期制约驯化产业发展。三年前,在 “萤火虫产业第一人” 王义平教授指导下,森林保护专业学生周颐带领多专业交叉团队,足迹遍布全国 12 省 29 市,最终在海南五指山发现具有 “稳态高亮” 特性的突尾熠萤新种,经鉴定命名为 “周氏萤”。
团队针对四大难题展开攻关。研发湿控系统和立体养殖设备破解环境模拟难题;开发含优质蛋白的复合凝胶饲料攻克营养供给难关;通过调控环境参数和蜕皮激素,将同步羽化率提升至 85% 以上,实现繁殖周期同步;利用 “光信号 + 食物奖励” 条件反射,实现成虫行为可控。经选育,“周氏萤” 在发光强度、繁殖能力和抗逆性上全面领先现有品种,获印象初、康乐等院士肯定。

2025 年,团队成立杭州萤晖生物科技公司,年繁殖近百万头 “周氏萤”,为景区、商场等提供荧光场景服务,单只售价 6-10 元,预计年底营收超百万元。项目不仅从源头减少野生萤火虫盗猎,还直接带动 30 人就业,间接创造 400 余个岗位,团队成员亦斩获省级以上奖项 10 余项。
“从实验室微光到产业星火,小小萤火虫能点亮生态与产业共生之路。” 王义平表示,团队将继续推动 “周氏萤” 成为生态景观标配,打造萤火虫 - 生态复合系统,力争成为全球半水生萤火虫驯化标杆,让流萤飞舞的夏夜不再是奢望。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7218614265229988310&item_id=17218614265229988310&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学习强国:202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