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全国影响力建设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正式发布“中国自然资源生产率排行榜”(以下简称“排行榜”)。该排行榜的发布,旨在激励自然资源生产率高的地区、行业或企业,约束资源生产率低的地区、行业或企业,助力提升我国自然资源生产率。
据介绍,“中国自然资源生产率排行榜研究”是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牵头研究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刚刚以专著《中国自然资源生产率排行榜研究》的形式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据研究项目负责人顾光同教授介绍,该排行榜以2000—2022年为时间跨度,对我国省域、副省级城市、设区市以及部分行业的土地、水、环境、碳和能源五类自然资源生产率进行了系统测算与排名,有望形成“用数据说实话、以效率论英雄”的发展导向。
在土地生产率方面,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呈现不同格局。农用地生产率方面,上海以518.80千克/亩位居第一,内蒙古、天津、甘肃等地的农用地亩均产值年复合增长率位居前列。建设用地生产率方面,上海、北京、天津、广东、福建位居前五,均为东部沿海地区;青海、新疆、西藏、甘肃、宁夏位居末五位,均为西北内陆地区。这种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高度相关,东部地区以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土地利用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
在水资源生产率方面,南北差距突出、北方节水成效显著。水资源生产率整体呈现“南低北高”的特征,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位居前五,新疆、西藏、黑龙江、宁夏、广西位居末五位。这一现象与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倒逼节水技术应用密切相关。农业水资源生产率方面,重庆、河南、山东位居前三,西藏、宁夏、新疆位居末三位。工业水资源生产率差距更大,北京以749.87元/立方米领先,广西仅68.11元/立方米,反映出东部地区在工业节水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在环境生产率方面,呈现总体上升,部分城市表现突出。2011-2022年我国省级区域环境资源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波动范围较集中。2022年我国省域环境资源生产率指数排行榜上,北京遥遥领先,上海、天津紧随其后,重庆排第六。但比较省级区域环境资源生产率2022年同比增长,重庆仅在北京后面,排第二。这显示出重庆在环境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通过加大环境治理投入、推动产业绿色升级等措施,实现了环境资源生产率的快速提升。
在碳生产率与能源生产率方面,高耗能地区挑战突出。2021年碳生产率排名中,北京、上海、重庆、湖南、四川位居前五,内蒙古、新疆、宁夏、山西位居末四位。能源生产率方面,北京、广东、上海、福建、江苏位居前五,贵州、新疆、山西、青海、宁夏位居末五位。这种分布反映了我国区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东部地区通过产业升级和能源结构优化,已逐步摆脱对高耗能产业的依赖,而中西部部分地区仍面临产业转型滞后、能源结构偏重的挑战。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沈满洪教授指出:“我国是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但从人均自然资源看不是资源大国,而且自然资源生产率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仍有很大差距。提高自然资源生产率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是建设以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基础的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研究和发布中国自然资源生产率排行榜有助于促进自然资源生产率的提升。”
他表示,中国自然资源生产率排行榜的发布,有助于促进资源节约,助推节约型社会建设,通过量化比较不同地区、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能够直观揭示资源浪费与低效利用的领域,为精准施策提供了依据;有助于守护生态环境,助力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提高资源生产率意味着以更少的资源投入和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产出;有助于服务双碳目标,推动气候适宜型社会建设,通过排行榜,地方政府可精准识别高耗能领域,制定针对性的产业升级与能源替代方案,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沈满洪教授认为:“自然资源生产率排行榜研究是一个新的探索。要使排行榜真正奏效,仍需进一步提高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提高统计数据的可靠性,保证研究工作的可持续性。生态文明研究院决定,每年发布一次排行榜。”
https://h5.cztv.com/batrix-h5/h5/am810/#/homeDetail/800941 浙江之声:20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