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学习强国:浙农林大师生走进畲乡感悟共同富裕的乡村实践
【发布日期: 2022-08-01】 【来源: 】 【作者:】 【编辑:陈胜伟】 【点击量:

“走在古村落的小路上,有各式各样的好看的建筑,清澈碧绿的千峡湖,最关键的是见证了山乡的变化,采访了很多带领走上共同富裕路的乡村振兴到带头人,这次社会实践可没白来!”连日来,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渤海镇渤海村,来自浙江农林大学学生通讯社“寻浙里先行,悟共同富裕”团队师生深入开展人物寻访、乡村振兴调研等实践活动,在见证山村变化的同时,感悟当地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探索。

渤海村坐落于碧水茫茫的千峡湖畔,位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城东北部,距县城27公里。作为历史文化古村落,当地依托碧波荡漾的千峡湖、山峰奇秀的炉西峡,如诗如画的美丽环境,积极发展旅游业,产生了美丽产业,带动了美丽经济。“寻浙里先行,悟共同富裕”实践团成员之一的陈文昕,老家就在渤海村,后来跟随父母进了城,一直在县城里长大。此次回到老家,陈文昕觉得:“家乡和小时候记忆中的样子变化了好多!希望趁这次实践机会,可以了解家乡这些年的变化发展,将来为家乡作出贡献,振兴渤海村!”

“我们镇是依托千峡湖进行发展的,主要也就是做水的文章。”在渤海村党总支部书记吴景清的介绍下,实践团成员了解到:2020年,乡贤项目“千峡湾渤海生态园”落地渤海村,为渤海镇水美经济建设提供了巨大动能。当地紧抓渔文化重点,打出了滨湖小镇的响亮名号,也带来了研学项目的起步,建成了孩子们探秘畲族风情、体验农事生活的良好平台。

学生们在采访当地的乡村振兴带头人时了解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当地人选择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当地一家“渔舟唱晚”的名宿,因为环境干净整洁,餐食绿色卫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学生们采访后发现,民宿的老板此前其实在义乌做毛线生意的,后来响应故乡召唤,回到渤海村开起了民宿。

“渔舟唱晚”负责人表示:“回家开办民宿,一来给自己提供了收入来源,二来哪怕遇上旅游淡季,也不存在亏本的问题。正是乡村振兴政策的扶持和村民们的配合,越来越多的人才会回家创业、就业,渤海村才会越来越好,共同富裕的才能不断推进。”

姐妹溪鱼馆也是渤海村有一家小有名气的店。实践团成员也专门采访了鱼馆老板娘,以及在这休息、就餐的游客。“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了,乡村建设让村子里焕然一新,许多设施都得到了完善。”姐妹溪鱼馆负责人介绍说,村子以垂钓文化为重点,这里的很多美食比如糍粑,鱼宴等等,能吸引许多家庭来这里旅游。

在老师指导下,“寻浙里先行,悟共同富裕”团队的8名成员,还穿着畲族服饰,走上梯田,游览村庄,深入调研当地畲族文化、农耕文化。行走在村庄间,俨然能够看到浙江美丽乡镇的模样:湖边的宽敞绿道,农居房的外立面上有着栩栩如生的墙绘与诗歌,五星级民宿、农家乐、文化礼堂、康养中心、生态果园……在盘活村庄留守劳动力的同时,还吸引着年轻人的回归。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团队成员结合渤海村自身的旅游资源,设计出了一套创新性研学旅游方案,拍摄了大量视频图片并制作了精美的宣传视频,助力渤海村提升研学经济效益,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团队负责人项诗瑶说:"通过深入采访时间,我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实践观察祖国发展变化,采访乡村振兴带头人,感受浙江省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实践举措,为今后更好的践行生态文明、服务乡村振兴打下更扎实的实践基础和思想基础。"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8019761356830089150&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1d28565ec5c0a8223e000b&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18019761356830089150 学习强国:2022.8.1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