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光明日报》客户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长篇小说《望江南》线上研讨会举行
【发布日期: 2022-03-24】 【来源: 】 【作者:】 【编辑:陈胜伟】 【点击量:

3月20日下午,由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文艺报》社主办,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浙江文艺出版社承办,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协办的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长篇小说《望江南》线上研讨会举办。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李杲,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鲍洪俊,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应雪林,浙江农林大学校长沈希出席并讲话。白烨、陈东捷、高玉、何向阳、贺绍俊、胡平、刘大先、刘琼、刘颋、潘凯雄、徐坤、杨庆祥、曾镇南、张莉、张柠等二十余位专家,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副总裁何成梁、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楚蓓蓓、浙江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业务部主任邹亮等参会研讨。会议由《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主持。

《望江南》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沉潜26年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于2022年3月推出。小说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近二十年间波澜壮阔的社会进程中,江南茶叶世家杭氏家族的起落浮沉和人物命运。上市以来,《望江南》受到来自文学界、出版界、读者朋友们多方的喜爱,已登上浙版好书榜、文学好书榜、《文学报》好书榜、《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好书榜、豆瓣新书榜、深港书评好书榜、探照灯好书榜、《出版人杂志》好书榜、《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好书榜等诸多榜单,图书出版不久已连续多次加印,在纸质书的销售和电子书、有声书的推介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成绩。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用“恒常的中国精神”“新的想象空间”肯定了《望江南》的文化内核。他认为:“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革命建设时期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两个阶段。一方面,《望江南》继承了这一时期剧变、断裂、革命、创造的文学叙事脉络,更重要的是,《望江南》探讨了时代变化中需要去寻找、确认的品质。小说以‘茶’为视角,透露出在变化中依然延续、持守着的东西,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理想和中国精神。”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杲代表省委宣传部对这部作品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认为:“《望江南》是一部承载着中国价值、中国理念和中国精神,又不失影响力、亲和力、感召力的作品。王旭烽老师找到了‘茶’这一载体,通过以杭州龙井茶为代表的中国茶叶的命运变迁,折射出一代茶人的命运,乃至整个大时代的变迁。”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总裁鲍洪俊将《望江南》视为一部“向神州、向未来、抬望眼”的作品,希望以《望江南》的出版为标志,在全国原创文学领域找到浙江应有的方位,“小说描写江南杭氏茶人的人生起伏,家国命运,疏影横斜,松风梅韵,一碧万顷,静水深流,可谓冲淡中见奇崛,平和中见郁烈,温婉中见坚韧,无声中爆惊雷,展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和非凡的书写能力”。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应雪林在致辞中表示,《望江南》是王旭烽继《茶人三部曲》后再次以茶为主角、杭州为题材的小说。王旭烽的执着和坚守让人钦佩,也值得庆贺,图书一经出版,好评如潮。这个大时代缺的不是作品,而是大作品、好作品。王旭烽的《望江南》,写茶人茶事,写出了杭州韵味、江南诗意,写出了宏阔历史、广博学识,写出茶人精神、家国情怀,写出了中国人特有的品格和境界。

浙江农林大学校长沈希代表校方致辞。他表示:“我们所在的大学是1958年建校,已经走过了60多个年头。王旭烽在此创作、教学两不误,她作为学科带头人和名誉院长的茶学与茶文化学院,是全球目前高等院校中唯一一所茶学与茶文化学院。”

本书作者、国家一级作家王旭烽分享了创作心得:“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生活和社会环境,我们依旧要望春风、品新茶,过一种恒常的百姓生活。这也是创作《望江南》的动力所在。”她也借书中人物所言“最好的生活,是在西湖边喝茶的生活”来表达自己的生活追求和使命。

关于《望江南》漫长的创作过程,王旭烽表示:“这一时期和题材非常难写。时代难、茶业也难,20年前的我没有能力去操控这一素材。在浙江农林大学16年独特的茶学教育经历,教会了我如茶人一般精行俭德,这些都是创作小说的基础。如此以来,《望江南》经过反复修改、重写,终于完成,实现了‘休对古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紧接着,与会专家围绕《望江南》的文学价值、人物特色、语言风格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认为,作品在杭氏家族茶业生计的故事里,折射了社会的嬗变与时代的演进,写出了几代茶人的守望初心和努力奋进,以茶为故事主线,讲述了融个人史、家族史和民族史为一炉的中国故事。《望江南》聚焦于江南文化,传递茶人精神,体现了一种平和之美,同时继承了《红楼梦》的叙事传统,具有中国风味的本土叙事。同时,浑厚的意蕴,圆润的叙事,显示出了作者化茶事为艺术的不凡功力。历史专业出身的王旭烽巧妙地使用了历史事件和典籍,清正典雅、字正腔圆、雍容端庄。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1f4d289c4dd74a83a1cdb7301fc1f233 《光明日报》:2022.3.24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