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农林要闻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农林要闻 - 正文
【农林故事·生态育人】徐凯:钟情园艺教育,深耕生态课堂
【发布日期: 2021-12-10】 【来源: 】 【作者:】 【编辑:尧甜】 【点击量:

徐凯,中共党员,博士,浙江农林大学园艺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常务理事、浙江园艺学会常务理事、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省果品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专家和浙江省水果产业协会特邀理事等。曾获浙江省首届农村实用人才农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省优秀特派员,以及校教学名师、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1年获浙江农林大学生态育人教师表彰称号。

亲切、和蔼,总是笑盈盈的,是许多同学对他的初印象。作为老师,他兢兢业业在教学一线奉献青春数十载;作为省科技特派员,亦常年奔走在浙江、安徽、湖北等地,深入果园地头实地指导。他情系三农,在科研领域不断攀登高峰;亦倾心育人,为学生成长之路点亮明灯。这位笑容温暖、气质敦厚的老师,便是徐凯教授。

上世纪90年代初,徐凯硕士毕业后,选择到高校从教。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随着各行各业大发展,农业结构调整迅速,园艺领域的人才需求量极大,对专业极为热爱的他,觉得自己应该能做个“比较合格”的果树学教师……一晃眼,他已经当了31年大学老师,在浙江农林大学从教也已经16个年头。

坚守园艺领域  潜心教学科研

研究了这么多的果树,会用哪种水果形容自己?

“猕猴桃吧,不起眼,但营养价值很高。”徐凯笑道,“我不喜欢太高调的东西。”

在网页上键入他的名字,跳出来的第一个词条是我校集贤学院荣誉导师、园艺本科教育负责人。徐凯立足果树学研究前沿,主要从事果树品质形成机理、丰产优质安全栽培方面的研究。谈及数十年坚守在园艺领域的原因,他不假思索道“因为喜欢”。而数十年来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亦是他将热爱做到极致的写照。

2005年,他来到我校任教。当时,我校园艺学科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学生不多、老师很少、实践平台也不好。每找一个实习实训基地,常要费尽周章,然而园艺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对教学影响很大。就是在那个时候,一颗种子在他内心悄悄发芽:一定要在校内外建设大量“亲”实践基地,让学生们在“自家果园、菜园、花园”里“学技、练功”。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十多年来,徐凯始终努力着,把自己丰富的社会服务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先后主持建设了校内外各类实践教学基地16个,每年指导园艺、农学等涉农专业学生300多人次到相关基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园艺专业综合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

近年来,徐凯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和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培养研究生30余名;参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部,主编或参编其它学术专著8部;其主持完成的 “柑橘安全高效标准生产技术体系研究”课题,累计推广应用“杨梅、猕猴桃绿色生态化栽培”“柑橘数字化花果管理”等技术30多万亩,累计增加经济效益5亿多元。

或许一切的答案都很简单,就是因为喜欢。因为喜欢,他乐做“教书匠”三十一载,为学生指路、为产业育人,为将我校园艺专业做大做强竭智尽力;因为喜欢,他乐做服务果农的“科技志愿者”,几乎跑遍了浙江所有的水果产区,奔走到果农最需要的地方,致力于让更多人脱贫致富。学生们成为各类人才,曾将众人眼中的“废柴”育成“栋梁”,或许是教师职业中最独特的成就感;而所服务果农致富后的笑颜,亦能一扫他的疲惫与艰辛。

在严谨负责的专业态度之外,更打动人的是那份浓浓的人情味。每当学生在校园里遇见他时,总会收到热情的一声招呼。“徐老师时常会询问我们的实验进度,给我们解答科研上的疑惑。在生活中,老师常常会问我们有没有困难。”他的研究生王胡静说,“徐老师是老一代教授的典范,认真负责、温文尔雅”。

探索课程思政  创新生态育人模式

生态与创新,是徐凯始终挂在嘴边的词。园艺产业发展极快,果菜花种类不断丰富、种植模式也不断创新。他始终立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坚持“教学跟着产业走”,把学科最新成果及时融入到教学中,着力进行翻转课堂、混合式课堂教法创新,强调打造“对话、开放、能力、问号”新课堂,让教学“更亲产业、更亲学生”。他亦倾心“金课”建设,所主持的《设施园艺学》课程,已被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线下一流课程。

“为什么课堂上会有学生打游戏呢,本质上来说还是你的课堂不够吸引人。”徐凯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把知识教死了。教学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学会怎么获取知识、提高发展力。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文献资料,在前人矛盾的观点中,学会发问和求索,从中也能享受到游戏通关般的成就感和快乐感,更能提升学术抱负。”

徐凯提倡“质疑精神”,反对照本宣科和“一言堂”, 重视培养学生自学力和审辩力。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勇于创新,注重师生互动,着力构建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长效机制。正是凭着这样的理念与课堂教学更新,他近8年教学业绩考核均为A,多次获得我校本科优质教学教师特等奖或一等奖,2016年被评为校教学名师。

徐凯认为,想把专业办好,培养学生对它的热爱是前提。他注重课程思政,力求将三农情怀、生态理念、浙江精神等浸润融入课堂的每个角落。他说,在本科阶段,除了把专业的基础知识吃透,为之后的深造和科研创新打好根基之外,更要多到产业一线看看,去切身感受自己专业对富民强国的贡献,理解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和意义。

园艺是一个可以受用一生的专业,我国已是世界最大园艺生产国,在生产和科研的很多方面已居领先水平,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专业对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修身养性等方方面面的价值,从中汲取成就感与自豪感,对于专业学习大有裨益。

在课程学习之外,徐凯也强调身心健康的培养。“大学生正值青春大好年华,应培养些有益的爱好,关键的时候就能成为压力的出口,是今后帮你面对失败、挫折等人生逆境最好的朋友。我就特别喜欢长跑,大学时每天八公里没有断过;也喜欢下象棋和看各类体育比赛,是老资格的足球迷”他笑着说。

践行两山理念  传承初心使命

“园艺园艺,说白了,就是研究怎么样把花种得更艳丽,果实种得更甜酸爽口,菜种得更营养健康。”徐凯道,“它是一门非常实用、能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学科,是实现两山转化的主要通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破解种植技术的难题、如何真正改善农民的生活,徐凯一直在思索,也一直在前行。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领域社会服务,他领衔成立了徐凯名师工作室,成员均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长期服务于园艺生产一线,坚持把论文写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把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对于果农的切实需要问题,徐凯总是问得很细、聊得很深。在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工作室先后为浙江多地果农、花农拍摄生产技术指导微视频、编写电子手册,为春耕复产做出极大贡献;在今年春节,更将防寒防冻技术送到果园:他们带上科技资料和最新成果,走出学校、走出实验室,利用寒假休息时间分赴全省各地的田间地头,给农民朋友送上春耕备产的科技资料、增产增收的科技指导等“科技红包”。

从教三十余年,徐凯几年后将退休走下教学讲台。名师工作室成立伊始,他就许下了实现“教学良好传承”的心愿,他着力于做好“传帮带”,力求深度做实做细产学研协同育人。在他的努力下,工作室青年教师近三届连续获校青教赛最高奖,2018年陈雯老师获浙江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今年高永彬又是我校唯一进入浙江省青教赛决赛的老师。“所以即使我现在退休了,也是很放心的,”徐凯说,“学科的‘后浪’们,教书育人肯定能比我们做得更好!”

“教”的质量变高了,“学”起来自然更有动力。近年来,园艺学生的“出厂”质量愈来愈高,毕业后舞台也更广更大,成绩斐然。他所培养的一大批“有志向、愿下去、留得住、能干好”的新园艺人才,已经接过接力棒,继续在园艺田野上不断耕耘与成长。

岁月流逝,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徐凯教授秉持着热爱和奉献,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育生态人阵地上,诠释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本质,是明日胜今日的教法开拓创新,亦是一代复一代地传承以德施教、以德育人初心。

(新闻中心 尧甜 学生通讯社 项诗瑶)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