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农林要闻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农林要闻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堡垒篇】森林经理学科党支部:党建强引领 碳汇绿祖国
【发布日期: 2021-05-21】 【来源: 】 【作者:】 【编辑:郭碧玮】 【点击量:



森林经理学科党支部是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现有党员教师20人,其中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支部书记杜华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支部成员带领学生曾获浙江省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金奖等。

加强支部建设,坚持党建引领

森林经理学科党支部不断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机构建设、强化制度建设,重视党员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加大培养力度,严格党员发展标准,持续推进党建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支部探索建立“一竿两枝”的组织架构。借鉴竹木结构,支部构建了以自身建设为“主竿”,学科、专业为“两枝”发展的组织发展架构。通过加强学科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促进“两枝”事业发展合力,抢抓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新农科建设等战略机遇,谋划新林科背景下发展的新路径和新目标,推进森林经理学科各项事业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形成“三融四结”的工作机制。通过树立支部、学科和专业“三融合”发展理念,实现了学科、专业、支部的一体化建设和党支部书记、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的一体化配强,形成了支部学习与学科专业研讨互融互通、教工党员与普通教师互帮互促、教工党员与学生党员互促互进的融合发展机制。同时,建立 “四结对”的支部工作机制,即与地方村支部“结对”,与校内机关支部“结对”、与学科支部“结对”、与学生支部“结对”,主动传播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地方林农增产增收,积极推广支部经验做法,带动其他师生党支部高质量建设。

打造“红绿亮牌”的特色品牌。引导支部教师党员亮出“红色”身份,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佩戴党徽,坚持“以林为基立真术,以生为本育良才”的使命担当,全身投入教学科研工作,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森林碳汇研究为特色,打造“碳汇绿祖国,生态兴乡村”两个“绿色”品牌,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聚焦乡村振兴,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智慧。

凝聚支部力量,领航教学科研

支部主要成员、学科骨干党员教师、浙江省特级专家周国模教授,紧盯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前沿,聚焦竹林碳汇理论与技术研究,成功突破我国竹林的本质、竹林增汇稳碳减排的四大关键技术的研发、竹林碳动态一体化监测技术的创建等多项难题。在他的带领下,支部党员在团队研究期间共发表竹林碳汇学术论文51篇,其中SCI收录42篇,出版《竹林生态系统碳汇计测与增汇技术》等6部科技专著,形成比较完整的竹林碳汇理论与技术体系,掌握了国际竹林碳汇研究领域话语权。

支部还充分发挥了党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配强支委班子成员。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力争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建立了“支部书记联系一个专业,支部委员结对一组课程,支部党员帮扶一名群众”制度。努力加强专业教学督促,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森林经理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地理信息系统》“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在支部党员的努力下,《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于2019年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也于2020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深入推进“支部建在学科上”党建工作模式,支部以强党建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凸显党支部政治引领、凝聚师生、促进工作的作用,实现了基层党组织与基层学术组织双推双促的良好局面。支部坚持以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理论为指导,以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森林碳汇、森林经营规划等优秀研究成果为载体,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多项大奖;坚持将本、硕、博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放在学科专业建设的首要位置,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和本硕博联动培养机制。支部为每位本科生配备了至少1名专业指导老师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提升学生学术抱负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将德育贯穿始终,真正实现了“润物细无声”。

在支部书记的示范带领下,许多优秀的党员纷纷迎头赶上。支部副书记施拥军同志被评为浙江省新时代“万名好党员”;支部党员汤孟平同志入选第一批全国林业教学名师,被授予“全国林业教学名师”称号;支部党员徐小军、范渭亮、毛方杰、徐林等同志先后入选省高校院士对接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校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在这些优秀党员的努力下,支部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持续增强,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立足学科特色,积极服务社会

森林经理学科党支部始终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奋力扛起新时代“重要窗口”建设崇高使命。

支部成员先后开发出《竹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学》、《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等3项行业、国家竹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标准,分别通过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发改委审核备案,解决了竹林碳汇计量方法和特征参数长期缺失的难题,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突破了竹林碳汇进入全国碳减排市场的技术瓶颈,为全国竹林碳汇交易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标准保障。“竹林固碳减排综合经营技术”作为全国仅有的三项碳汇类低碳技术之一,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推广低碳技术。

学科支部党员主动放弃寒暑假,深入全国林区,开展了大量竹林碳汇项目开发与技术推广活动:在临安营造了全球第一个CGCF毛竹碳汇造林项目,编制完成全国第一个县级碳汇林业建设规划,使临安成为全国第一个碳汇林业实验区;助推安吉县成为全国第一个竹林碳汇试验示范区;在湖北通山开发了第一个CCER毛竹碳汇造林项目,并将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推广到浙江安吉、景宁、诸暨、遂昌、临安等5个县市16个乡镇58个村庄,帮助竹农率先开发40多万亩,产生540万吨核证减排量,使2万多户竹农增加额外碳汇收益2.53亿元。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支部在服务全国林业发展基础上,把党旗插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支部教师先后多次深入非洲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条件极其艰苦山区,开展竹子碳汇造林项目试点和技术服务工作,为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和肯尼亚的60多位技术人员开展实操培训,取得良好成效,获得国际竹藤组织(INBAR)和埃塞俄比亚环境森林与气候变化部的高度赞许。

截至目前,学科党支部成员已连续10多年受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布了6份竹子应对气候变化专题研究报告,向世界介绍和展示了竹林优良的固碳能力和增汇途径及措施,推动形成国际竹产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部长级声明。支部党员带头到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等地开展竹林资源调查、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分享中国在竹林碳汇研究方面的技术与成果,促进其共同发展,为亚、非、拉地区提高竹林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智慧,为林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助推竹林碳汇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浙农林智慧和力量。

支部党员还带动学科师生聚焦竹林碳汇领域研究,创建做强“碳汇绿祖国、生态兴乡村”支部党建工作特色品牌,突破竹林碳汇“卡脖子”问题,开辟形成全新的竹林碳汇产业,有力推动了“两山”理念转化,利用林业碳汇技术积极服务“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未来,森林经理学科党支部将围绕国家、社会和学校发展新需求,努力拼搏、不断创新;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光辉奋斗的历史,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围绕学校发展重点工作,深入推进支部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思路,为把学校建成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生态性研究型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材料提供:森林经理学科党支部 编辑:新闻中心 郭碧玮 徐睿洋 陈汝康 钟子诺)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