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农林要闻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农林要闻 - 正文
【2025·暑期记忆】社会实践篇:沃野千里青春行,乡村振兴赤子心
【发布日期: 2025-08-25】 【来源: 】 【作者:】 【编辑:尧甜】 【点击量:

社会实践是一堂青年学生读懂中国、锤炼本领的“大思政课”。2025年暑假,浙江农林大学的学子们带着朝气与热忱,深入全国各地开展以“红绿魂 青春志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他们以“知行合一”的信念,将课堂所学与社会所需紧密结合,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诠释担当,让这个夏天因奋斗而格外精彩。

乡村振兴绘就新画卷

在壮阔实践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我校一批批学子走进乡村,化身“助农先锋”“文化使者”,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力量。

“青羽衔新”暑期社会实践团深挖竹茶文化基因,原创IP“竹宝”破土而出。他们不仅设计墙绘,将旧房改造成打卡点,更用专业本事给土地添彩,把设计的巧思撒在乡村的角角落落。师生们的努力,让游客来了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乡村的风土民俗、自然风光与泥土的芬芳。

“新农兴农 青禾筑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村落工坊,用脚步丈量现代农业的发展脉络。身为团队成员,园艺241班的吴雨燕在了解到慈溪市匡堰镇楝树下艺术村落的多元业态后,她对现代乡村的刻板印象被重塑。她说:“漫长的暑假里,不论是科研创新,还是社会实践,都是一场不计较付出的修行,只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收获总会悄然而至。”

科普教育传递新希望

在社会实践中,浙农林大学子架起科普教育的桥梁。光机电工程学院“了不起的芯博士”宣讲团怀揣着播撒科学种子的热忱,走进临安多所中小学,开展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暑期科普实践活动。他们化身“芯博士”,带着精心准备的实验器材,在教室里搭建起科学奥秘的探索平台,让青春在培养新时代科创后备力量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与这些“芯博士”们不同的是,地理信息科学243班的叶瑞帆跟随着“党团融光,践悟苍南”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的脚步,从党群服务中心走进了青少年宫,又走入了村文化礼堂。为期三天的现场调研与实践让他收获颇丰:了解到“家门口青少年宫”可为破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提供巧思,感受到青少年宫项目正化作辐射四方的影响力,见证了从一座旧厂房到融合了民俗传承与科普教育新空间的蜕变历程。

科普教育就像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浙农林大学子科普教育社会实践之行,便是希望能在青少年们心中种下科学创新种子,让科学精神在校园自然生发与自由流动。

研学实践锤炼专业本领

所谓“学以致用”,就是将所学专业知识付诸实践的过程。

面对导致烂瓜的南亚果实蝇,农户们束手无策,只好任由劳动成果被白白糟蹋。而我校“蝇下留瓜”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则针对这一问题分工合作,分区检测果实蝇密度,重点排查病害高发区域。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制定解决方案,自主配置生物制剂、制作诱捕器装置。最终,他们为百亩丝瓜构建了防虫防病双防线,一解农户的“心头愁”。

同样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土木工程241班的陈海宁坦言道:“我们实践团队也尝试用所学为果园防治病害、为地方特产设计IP、为村庄绘制墙绘。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知识落地的不易以及其真正价值,也更加理解了‘知行合一’的深刻含义。”

在实践的熔炉里,知识被淬炼得更加坚实。暮色降临时,实践团返程的巴士穿梭在群山怀抱中。“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绽放绚丽之花”的红色标语,此刻正与晚霞交相辉映。

从田间地头的汗水到社区服务的笑脸,从科研攻关的专注到文化传承的坚守,浙农林大学子用暑期实践的足迹,串联起青春与时代的共鸣。他们脚底的泥土有多厚实,青春答卷就有多丰硕。他们在服务社会中成长,在解决问题中进步,让这个夏天不仅有烈日的温度,更有青春绽放的光芒。

(团委  新闻中心 )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