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农林要闻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农林要闻 - 正文
【2025·暑期记忆】社会服务篇:田间地头问诊把脉 把论文写在绿水青山间
【发布日期: 2025-08-21】 【来源: 】 【作者:】 【编辑:尧甜】 【点击量:

“以前一到高温季节,打药是个大难题,成本高还难找人,现在点点手机就能搞定!”这个暑假,在园艺学院崔霞教授的技术指导下,衢州市柯城蔬果科技小院精准对接农业企业需求,在当地成功示范并落地应用了数字化智能高压雾化植保系统和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实现通风、灌溉、绿色防控等环节“机器换人”,受到了当地不少家庭农场负责人的点赞。

暑期走出教室实验室

和崔霞教授一样,今年暑假开始以来,在社会合作处等部门的组织下,我校不少专家教授没有给自己放长假,而是走出教室、走出实验室,深入全省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技服务。

他们根据农林产业需求,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在田间地头问诊把脉,深入基地企业开展服务、解决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解决农林业产业发展问题、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贡献智慧力量,以自己的形式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推进共同富裕。

在丽水市庆元县,林学学科的童再康教授正带着师生团队攀山越岭,为庆元县实验林场基地里的闽楠、浙江楠等珍贵林木问诊把脉。他们还前往松阳、缙云等地跋山涉水查看各地珍贵树种的生长情况,采集闽楠、浙江楠的种子和土壤样本,为推进南方乡土珍贵树种遗传改良与高效培育、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而忙碌。

在杭州水碓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针对传统香榧破壳方式效率低、损伤高、耗费人力的短板,宋丽丽教授团队研发的香榧智能分选与高效脱蒲技术大显身手,通过智能滚轮筛选精准剔除次果,确保后续加工的原料品质。曾松伟教授带去的香榧激光开口技术,破壳效率与精度跃升至96%以上,劳动力投入平均减少76.5%,颠覆了传统的开口模式,显著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田间地头问诊把脉

利用暑期开展科技服务,一直是我校科研人员传统的“暑期作业”。在社会合作处等部门的指导下,专家教授在做好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同时,结合暑期调研等工作,深入田间地头问诊把脉,把科技成果送到田间地头,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力量。

在金华磐安,专家教授们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围绕经济林栽培、林下经济、中药种植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在杭州临安,专家们通过实地走访、技术对接等方式,手把手传授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精准助力乡村农林产业发展。在温州泰顺,我校科技特派员们对葡萄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提供指导,并就新品种引进、疏果与水肥优化提出建议,还围绕香椿种植、深加工产业开展指导……

在丽水遂昌,我校的专家先后实施了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科技帮扶等几十项重点工作;在湖州安吉,专家教授助力当地建起毛竹现代科技园、竹炭生产线,还共同研发了《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助力竹农通过经营竹林碳汇增收;在杭州临安,科技助力让山核桃树实现矮化种植、品质更好、产量更高;在丽水庆元,专家们指导当地实施毛竹、锥栗、高山蔬菜等项目,实现了“一亩山万元钱”目标。

论文写在绿水青山间

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我校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聚焦生态科技创新,把科研论文写在绿水青山间,全方位赋能各地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价值转化的通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今年,8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科技助农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为题,8月20日《光明日报》以“浙江农林大学:发挥学科特色 助力产业发展”为题,分别对我校林学学科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当地开展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助力现代农林业发展进行了报道。

经过专家教授的长期接力,我校科技赋能助力壮大了省内外的竹、香榧、山核桃、铁皮石斛等产业,扶持发展了园林花卉、水果、畜牧养殖、竹木加工、农家乐等绿色产业,累计开发各类绿色产业项目1200个,推广各类实用技术2000余项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500余场,受培训人员达15万余人次,打通了一个又一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通道,在绿水青山间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科技论文,创新形成了“一根科技竹、两棵富民果、三幅美丽图、四株小仙草、五粒金种子”的生态科技服务模式。

正在开展社会服务的专家教授纷纷表示,大家既是老师也是科技人员。暑假期间老师学生放假,但是科技服务不能放假。作为农林高校,立德树人是根本,强农兴农是使命。无论是否假期,专家教授、科技特派员都应该牢记服务三农的使命,利用科研成果积极服务社会。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同时也实现农林高校研究人员的价值,这也是高校科研人员的使命职责。

(新闻中心)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