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农林要闻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农林要闻 - 正文
【农林故事】李胜:授业殷勤,赓续求索初心
【发布日期: 2022-12-07】 【来源: 】 【作者:】 【编辑:郝璞玉】 【点击量:

李胜,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园林一所所长。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工程技术、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和生态恢复。微信订阅号“边界景观设计与研究”的运营者,获2021年度本科优质教学教师一等奖。

善精于业,教学相长肩使命

李胜是我校风景园林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自1996年起便与浙江农林大学结缘。本科毕业后,北上求学,深耕专业领域,拓展实践视野。而后重返临安,投身教学工作,与浙农林大有着二十六年的情缘。谈及自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何种角色,李胜喜欢以师兄的身份自居:“作为过来人,就是经验比同学们多几年,希望能引领学生不要再多走弯路,如果能够快速地超越我那就更好了。”

获得2021年度本科优质教学教师一等奖,见证了李胜在求学与执教途中的求索与跋涉,创新与超越。他将教学历程中的种种心得,凝炼在课堂内外,助力学子们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双丰收。

课堂之内,李胜对传统模式大胆改革,将实践内容付诸课堂。在“师兄”的课堂里,常常可见班级的同学们按照“设计院”里的职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的场景:从院长到总工程师,从项目负责人到具体设计人员,一张张设计图上闪烁着集体智慧的光芒。“师兄”会根据“学弟学妹”的不同兴趣,将实际工作模式与设计课程相融合,构筑起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与此同时,李胜善于将前沿技术融入日常教学,3D打印而成的假山出现在实践课上,假以时日杭城奇石也将在技术加持下“空降”课堂。新技术使得非遗景观从印象走向课堂,美的历程得以在教学中赓续不绝,并为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发展添砖加瓦。

课堂之外,他转变自己的身份为学生,将教与学的互动感触凝结在自己参与实地项目落地过程中,在一次次实践中收获不一样的新知:栈道留口的宽度需要考虑女士鞋跟的粗细;在道路设计中,短短时间内熟悉了各式各样的自行车种类……即使是在忙碌的一周,李胜老师依然会抽出至少一天的时间去实地调研。他表示,在时代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老师必须要去更新东西,不能吃老本。不去看,不去学,是没有新东西教给学生的,会永远停留在以前。

种种创新之道,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工科教学褪去了僵化刻板的说教,在积极参与中磨砺专业技艺,在潜移默化中收获思维启迪。妙趣横生的背后是砥砺于途,善精于业,不断以热血激情肩担使命。

科学人文,传道授业暖人情

“有艺术追求的,但更以科学为核心”,这是李胜坚守贯彻的专业素养培养目标,也是他教学实践的真实生动写照。

青山湖畔,环湖栈道之上,游人络绎不绝。粼粼波光荡漾心头,翩跹白鹭霜天遨游,这是科学和艺术的齐飞。因为青山湖常水位与五十年一遇的最高水位之间相差了九米,设置栈道高度的任务成为了当时李胜及设计团队和业主争论不休的难题。没有安全性就不会有持续性,但过分关注安全性就会失去观赏性。

“园林设计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应该要有一个核心”,秉持科学精神的核心,为设计注入人文艺术的底色,整整一周的时间,李胜苦研青山湖往年的水位数据,在一个个精准的数字中反复挖掘,最终提取出一个最为合适的标高。栈道最后的施工遇上了一次台风天气,当雨止风停,水面平静,当时的水位就刚好卡到栈道的底面下30公分。面对眼前的场景,李胜老师和他的团队无不欢呼雀跃。

构建一个以生态集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一批有学养、敢创新、肯实干、讲操守的园林设计师,是李胜一直坚守的教学目标与准则。在李胜眼中,风景园林已逐渐面向普通大众,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贴近生活的实践。在李胜老师的朋友圈里,时常可以看到景观设计介绍相关的文章。他希望通过这种分享的方式,让身边更多“非专业”的亲人朋友可以做自己园子的主人,让风景园林真正走向大众,并且享受营造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一种诗意栖居的快乐。

李胜有自己的公众号“边界景观与设计”,订阅号是他与学生和相关从业者沟通分享的一个平台,不仅仅局限于传播知识,更在于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职业规划与选择。读者通过亲身参与的具体案例与李胜分享看法,探讨交流,从中汲取实践经验、获得构思灵感,对本专业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传播正确价值观、树立正确职业观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学是让艺术落地的关键,支撑起生态修复的科学内核,点缀出景观设计的精神风骨。传道授业的征程上,李胜迸发出不懈创新的盎然生意,坚守着不断超越的坚定情怀,在浙农林大这片求真的沃土上开拓景观设计的全新篇章。

上下求索,寻真启艺铸初心

李胜不仅从课堂上汲取教学营养,也善于在自然风景中寻找设计灵感。深耕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数十年,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景观是东湖校区风雨操场边上的那片经过设计却保留着原始状态的土地。“原始的状态是最好且最美的状态,尤其当心情烦躁的时候,进去走一圈以后,风吹树叶沙沙响,世界也会安静下来。”

对于学生们未来就业的迷惘,李胜给出的建议是,不要急于给自己的未来下定义,“即使现在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也不能潦草地对待当下这个阶段的事情。”既然已经做出对现有专业的选择,就别急着打退堂鼓。把专业作为一种追求,一个标签,一个烙印,带着这个标签去努力地发光。如果专业的光慢慢地黯淡下去,则是对求学生涯的浪费。

疫情之下,李胜坦言,行业可能会因大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上升或下降,“大环境会变化,没有人能够去改变,但是项目少了,可以多做一点研究。”作为一名风景园林工作者,李胜不反对“填饱肚子”,但更希望在做项目之余还能做些有意义的事。

在谈到团队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时,李胜更加健谈。假山、声景、萤火虫景观是其目前研究生团队的核心研究内容,如今成果也较为喜人:人工模拟萤火虫发光光源已经十分柔和,正在向成熟的商业应用迈进;3D打印假山模型也更加准确逼真,一套完整的杭州假山数据库正蓄势待发。

教学相长,传道授业,寻真启艺,李胜一直保持初心,与时俱进。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在教与学的转换体悟中,他始终秉持科学的态度,人文的理念,让风景园林向集约型发展,让它面向大众,向大众传递实用接地气的信息,让它更加茁壮成长起来。

(文/新闻中心 郝璞玉 学生通讯社 蔡睿吟 李明烨 宋丹丹 陈语涵)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