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农林要闻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农林要闻 - 正文
【农林故事■教师篇】斯金平:“仙草”上树打造扶贫传奇 育人为本不忘师者初心
【发布日期: 2019-11-26】 【来源: 】 【作者:】 【编辑:郭碧玮】 【点击量:

日前,从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传来佳音:大会对92名科技特派员和43家单位进行了通报表扬,我校林生院教授、派驻莲都区的科技特派员斯金平受到表彰。

斯金平,我校林生院教授,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铁皮石斛品种选育及生态栽培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林草局铁皮石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用植物团队负责人。从2006年起,他先后在庆元、莲都等地担任科技特派员,带领团队奔走山林,创新推广活树附生种植铁皮石斛法,指导农民种上“脱贫仙草”。 他依托“浙江省铁皮石斛产业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平台,创新扶贫模式,服务铁皮石斛全产业,指导组建农民合作社100多个。先后获得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国家林草局科技服务林改先进个人、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2019年,斯金平团队再次被聘为浙江、贵州等省和国家林草局石斛产业扶贫首席专家,继续行走在为农民脱贫奔小康的路上。

“仙草”上树,将神奇古药材送进寻常百姓家

谈及选择研究铁皮石斛的初心时,斯金平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率先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作为浙江农林大学的一名林学老师,我们就有责任尽己之力贡献才智。我们认为,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背景下,石斛在服务“健康中国”中大有可为,更有望发展成千亿产业,带领更多百姓脱贫致富,过上美好生活。

2006年,斯金平被确定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派驻到丽水市庆元县张村乡。作为研究铁皮石斛的专家,斯金平一到张村乡,就想到用专业技术帮助当地农民。“传统铁皮石斛一般采用大棚种植,对种植技术的要求特别高,而且回报周期长,一般农民进不了这个产业。”如何将种植铁皮石斛的技术简单化、平民化,让这株“仙草”变得接地气,普通农民都种得起、养得活,成了他急需解决的事。

经过前期调查与研究,2008年,斯金平展开了一项前无古人的试验——活树附生种植。在他的细心照料下,石斛在树干上逐渐生长,试验获得成功。到了冬天,斯金平又在室外零下7-8度的野地里放了两颗长着石斛的树干,观察这些石斛是否能熬过凛冽的寒冬,结果同样令人喜出望外。

2010年3月,乐清农民宋仙水慕名而来,并在学校找到了斯金平。面对农民的热情,学校表示全力支持。第二天,斯金平便和他来到乐清,开始了20亩的活树种植试验。通过水和光的调控,活树附生种植获得成功,成为我国铁皮石斛种植史上一个重大创新。

2010年元旦,听说浙西大峡谷有野生铁皮石斛,斯金平立马带着团队的同事登上了大峡谷最高峰。这里海拔800米,山顶全是乱石堆。他发现山顶悬岩下面20米处有一株铁皮石斛,马上找来绳子,几个人用力慢慢地把人放下悬岩。当拿到这株野生石斛,斯金平如获至宝。正是这株悬岩上采来的野生石斛,促使斯金平团队培育出了耐零下14.8度的铁皮石斛新品种。当年一株苗,现在已育出100多万株苗,已在贵州等省山区推广。斯金平说,“这样,我们的铁皮石斛技术和品种可在更多贫困地区推广,让更多贫困农民致富。”

经过推广,如今,地上的大棚都成了种苗培育室,全国几十万亩铁皮石斛回归自然,种在了活树上,实现了“一亩山林不砍树,每年收入几万元,多时可达5—10万元”的林业增效新模式,让贫困山区不砍树也能富,为百亿铁皮石斛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产业致富,让石斛产业成为农民的聚宝盆

一边破解着种植技术上的难题,他又一边将目光聚焦在铁皮石斛的产业化问题上。“增收不能光看市场价格,还得看田间地头的价格。要真正改善农民朋友们的生活,既要让他们通过种植铁皮石斛挣钱,更要将石斛产业做大做强,让石斛产业真正成为农民的聚宝盆。”斯金平说。

近年来,斯金平通过指导企业开发系列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培育精深加工企业,不断延长铁皮石斛产业链,大大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后劲。在莲都担任特派员期间,斯金平团队研究的仙草铁皮石斛成为了科技部重点案例,并建立了一批如铁皮石斛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药材团队的国家省部级平台。在乐清时,当地的石斛种植面积从2006年前的几十亩发展到2017年的1.2万亩,2018年产值突破了30亿。更值得一提的是,科技特派员团队还与乐清市铁枫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建立林下栽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使其建成林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全国最大的铁皮枫斗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斯金平还创新扶贫模式。他的团队与浙江森宇集团共同建立了“浙江省国家科技特派员铁皮石斛创业链”,并依托平台,组建了铁皮石斛全产业链和以“家”文化为核心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创了团队扶贫的新模式——组建农民合作社。目前,斯金平与他的团队已组建100多个合作社和由30多家成员组成的铁皮石斛产业技术联盟。团队获得的专利技术,联盟成员可免费使用。

10多年来,斯金平带领日渐壮大的团队从丽水辗转至金华,又从金华迁移至温州,闯出了一条“团队协作、精准扶贫”的“仙草扶贫之路”。斯金平团队扶贫最大的特色就是给农民装上一个“造血机制”。 “我们团队6个成员的手机一年365天,天天24小时开机,随时为农民服务,百问不烦,电话解决不了的,第一时派人到现场解决。”斯金平说,“我们一年要接待农民200—300批次。依托科技特派员大平台开展大服务,建立5个示范基地,15个组培室,接待全国各地参观学习者数以万计,培训农民、科技人员10000多人次,带动5万农民就业,年产值20亿。”

如今,斯金平团队被贵州省委组织部、科技厅特聘为贵州铁皮石斛科技特派员,在贵州黎平等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建立了千亩铁皮石斛科技扶贫基地;团队科技援疆被新疆兵团领导和当地群众称为“浙江援疆科技含量最高的项目”。如今,他们更将先进的石斛种植技术从浙江带到了云南、海南、新疆等18个省份。这株“仙草”已如斯金平所愿,栽满了中华的神州大地。

育人为本,为学生成长之路点亮明灯

斯金平致力于为百姓脱贫攻坚的同时,始终不忘育人初心,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他说,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教书育人。他主讲《药用植物遗传育种》、《药用植物栽培学》、《农业业推广学》等课程,曾获校教学改革二等奖,指导校级科技创新项目4个、省级新苗计划1个。

对本科教学,斯金平认为,学生一定要夯实基础,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做一行,爱一行”的热情。他喜欢和学生互动交流,积极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积极与学生探讨问题。他还运用自己在科研、社会服务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知识。他的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深受学生欢迎。

斯金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地培养研究生,要求学生实行一周六天工作制。他组成学生科研团队,带领他们参与课题研究和社会服务,要求研究生实时汇报实验室的工作进展。在斯金平的影响下,同学们真正做到了热爱并全身心投入到团队的实验学习中去,早出晚归是常态,甚至有学生连续好几天待在实验室中,只为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能给予的都给予”。斯金平关爱学生,不仅对研究生进行经济补贴,为学生争取出国访学交流、每年至少一次参加全国性会议的机会,还与浙江森宇集团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得知1位同学的家庭受灾严重,他立即捐助了3000元。他对学生的指导与关怀,让同学们深受鼓舞:“斯老师对学术严谨认真,对同学们关心帮助、严格要求,我们在他身上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汲取到了作为学者专注学术、服务社会的榜样力量。”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凝聚了整个团队的力量,让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获得成长。多年来,斯金平指导硕士研究生50余人,毕业率、就业率高达100%。2010年以来,5人获校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其中1人获省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5人获优秀学生干部,7人获国家奖学金;他培养的研究生在一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人均一篇一级刊物以上论文,还有不少学生考上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有的毕业生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斯金平说:“想要做学问,就要志存高远,去一流的平台学习最先进的文化;就要扎根大地,去田间地头实现科研抱负,用专业知识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这是他对学生的期许,也是他多年来做人做事的信条。

(新闻中心 郭碧玮 学生通讯社 龙步念 屈依娜 莘诗怡)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