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农林要闻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农林要闻 - 正文
【一县一故事】建设绿色长兴的农林筑梦人
【发布日期: 2019-08-17】 【来源: 】 【作者:】 【编辑:郭碧玮】 【点击量:

长兴山清水秀,气候温润,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丝绸之府”美称。改革开放以来,长兴坚持“生态立县”,其境内美丽的太湖风光,十里银杏长廊,世界罕有的远古地质分界标准的“金钉子”和全国首个扬子鳄自然繁育基地等广为人知,为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的沃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校林学、经济林、森林保护等专业毕业生陆续来到长兴林业系统工作。他们热爱林业,扎根地方,一步一个脚印,为长兴生态建设贡献青春与力量,是“建设生态林业、发展富民林业、倡导人文林业”的生力军,更是“两山”理念的坚定践行者。

扎根林场,青春绽放绿野中

何国庆,我校1990届林学(函)专业校友,现任长兴县永绿林业发展中心主任。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已从事绿色事业36年。他坚守初心,致力于生态林业发展,带领林农共同致富。在同事眼里,他肯钻研,有想法,善管理,肩负着长兴县7.6万亩国有林地的统筹管理等工作。

在何国庆的心目中,一个学林的人就是要努力把专业知识贡献给绿水青山,就是要帮助林农拓宽发家致富的路子。为此,他经常深入基层调研走访。通过调研他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质鲜嫩、美味爽口的春笋需求很大,冬季挖出的笋更是供不应求,而价格也是高的让人咋舌。何国庆想,如果能让春笋提前破土上市,肯定能让林农增加收入。他带领同事上山下地调研,研究“春笋冬出”技术,从立项到选林地再到筹措资金,从动员林农参与到经验总结再到手把手指导,几轮扎实细致的工作下来,永绿林业发展中心的“春笋冬出”产笋方法终获成功。

何国庆(右一)在林场指导工作

“简单地讲,‘春笋冬出’就是采取人工的方式,在竹林地上覆盖一定厚度的有机物,减少热量蒸发,同时利用覆盖物腐烂发酵产生热量,提高竹林地面温度,加速春笋生长,大大提高春节前春笋的产量。根据测算,不覆盖,每亩竹笋产量在1000斤左右,覆盖过的,每亩的产量能达到3500斤。”他自豪地介绍道。

本着科技兴农的初心,何国庆决心将已经成熟的“春笋冬出”技术推广至周边地区。虽然先后遇到林地基础、技术水平、资金投入等一系列难题,但何国庆带领团队潜心研究,一项项攻克难关。有一次,一块从2009年开始覆盖的竹林,本来年年攀升的产量,到第四年突然下降了。何国庆敏锐地意识到毛竹林在连续覆盖三四年之后,也需要“休息”。果然,经过休养生息2年的毛竹林后续产量又开始稳定攀升。如今,何国庆将通过实践摸索、优化的竹林覆盖技术推广升级,成为浙江省“一亩山万元钱”高效生产模式的重要技术支撑,他也获得了“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何国庆把“保护山林、保护野生动物”作为自己的使命。在他带领下,林场完成森林抚育1万余亩,使林场省级生态公益林建成面积占比达林场总面积的75.3%。他还积极推行科学防火,组织建设林场部分山顶高坡生物防火林带40余公里,组建的林场扑火队获浙江省森林消防示范队伍。

回顾起求学经历,何国庆说:“在去母校读书之前,22岁的我已经在泗安林场工作4年。对于党和国家发出的‘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号召,我是发自内心的认同。面对林场工作难题、知识技能匮乏和父母的期望,促使我下定决心要抓住机会好好读书、钻研专业知识。是母校的培养使我丰富了知识,増长了见识,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科技护林,智慧守护古银杏

“作为一名地方林业科技工作者,就是要当好啄木鸟,运用现代林业技术抚育森林、保护资源,为树木治好疑难杂症。”这是1990届林学专业校友、长兴县林业局副书记、副局长杨志勇的职业感悟。在他看来,林业工作者是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护林就是护经济,在工作岗位上,他也一直在用行动践行着这份信仰。

长兴县小浦镇八都岕有着“世界银杏故乡”的美誉,拥有一道长达12.5公里的银杏林风景线,其中百年以上古银杏多达2738株,最古老的“银杏皇后”与“古银杏王”在此守望对视了1500余年。小浦的银杏秋色,已是地方旅游经济的一张靓丽名片。

长兴县校友合影 后排左二为杨志勇

然而,在2016年11月,本该是十里银杏金枝曼舞的美丽时刻,所有的银杏却都“罢了工”,展现在游人面前的只有大片光秃秃的树干和零星叶片。这一反常现象让小镇人民很是担心。在多次实地调研会诊后,杨志勇找到了古银杏林“集体罢工”的主要原因:由于当时极端天气变化,前期雨水较多,冷热交替,导致树叶留在树上时间变短;银杏树营养不充分,挂果过多,吸取了过多养分,加快了衰老速度。

“原因虽然找到了,但是如何解决呢?古银杏林的生态如何修复,还能重现往日风采吗?”这成为悬在小镇人民心中的一块心病,也成为落在杨志勇肩上的沉甸甸的责任。他主动勇担重任,组织起小浦镇“银杏长廊”救护工作。

杨志勇冒着秋冬低温严寒,克服林区山路崎岖,组织多位林业专家一起对景区银杏树受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向地方政府建言献策,推进“古银杏复壮工程”,并细致制订针对性养护方案,对景区内的千年古银杏树更是采取“一树一方案”。期间,他先后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对2301棵古银杏树展开修枝、复壮工程,对腐烂的树干进行消毒等工作。

次年秋天,古银杏林衰败的树势明显好转,再现全树金黄的景观,为游人再度展示了一幅绝妙的《秋色赋》,小浦镇“白墙黛瓦,十里长廊,有人间烟火,有旷古遗留”的靓丽风景得以延续。

心有大局,聚力服务“龙之梦”

在林业系统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对此,我校1993届经济林专业校友、长兴县林业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刘政认为:“农林大学的专业学习让我们拥有生态理念以及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只要我们主动谋划、通力合作,林业大有可为,能干成一些有利社会发展的大事。”长兴林业系统全力以赴参与支持“龙之梦”工程建设的经历至今令他印象深刻。

2016年4月8日,坐落在长兴南太湖畔的“太湖龙之梦乐园”大型项目正式开工。作为实现长兴发展梦的重要载体,“龙之梦”项目的建设开工情况受到上级领导高度重视,要求1000日完成建设开园。该项目建有动物世界、湿地公园等,需要很多来自全球各地的动植物。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许可申报、报关护送等难题,刘政带领同事,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与项目建设要求,精准安排报关工作时间表,为野生动物、珍稀植物等进入中国、安家长兴提供“快速绿色通道”。在笔记本里,他仔细地记录着从2016年7月开始的报批情况:两年间,共向上报批驯养繁殖证4批,共计动物268种,约3000头。

刘政在工作中

为了确保动植物在“龙之梦”顺利安家,刘政和团队加班加点,不舍昼夜,从报关审批到运输全程跟进。“因为国际之间野生动物的报关手续非常繁杂,这次数量又多,时间又紧,如果不专人全程盯紧就会误事。例如,非洲路途遥远,小长颈鹿的脖子1-2个月就能长一两尺,一旦错过节点,很多报表、运输工具与费用等都得调整和重新安排。同事们开玩笑说,这工作速度是在跟长颈鹿赛跑。”

在刘政的组织调配下,长兴林业系统上下通力协作,没有一次报关差错与时间迟滞。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圆满完成了“龙之梦乐园”动物运送任务。他们富有成效的工作和团结干事的精神,受到上级领导和园方的充分肯定与表扬。

后 记

寻访途中,团队成员还听说了很多在长兴林业系统工作的校友事迹。其中一位老校友深情地说:“一个学林爱林的人专职干林业,这是一种多么幸福的体验啊。”这种幸福来自一批批农林校友坚守岗位,为民服务的初心;来自钻研技术,服务地方发展的智慧;来自扎根基层,敬业奉献的奋斗精神;来自“坚韧不拔、不断超越”学校精神的熏陶。

他们,是建设生态绿色长兴的农林筑梦人!

 

(工程学院一县一故事采访团 戴晓婧 付佳辉 刘芷言 张佩钰 沈奕慧 程凯)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