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农林要闻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农林要闻 - 正文
【一县一故事】新昌基层林业事业的耕耘者
【发布日期: 2018-12-14】 【来源: 】 【作者:】 【编辑:陈灵江】 【点击量:

浙江新昌,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古迹众多,有着“东南眉目”的称号,也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中国桂花之乡”、“长毛兔之乡”之称。 在这个山清水秀、山多地少的地方,一大批浙农林学子回到家乡,把人生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林业事业。

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懈奋斗。他们用毕生精力致力于加快推动地方农林经济发展,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不平凡的事业,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换取新昌老百姓的幸福,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

俞伟钢:扎根基层的林业守护者

俞伟钢,1997年毕业于我校经济林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新昌县巧英乡政府工作,之后正式调入新昌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新昌县巧英乡毛竹资源十分丰富,占全乡林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担任巧英乡林业技术人员期间,俞伟钢指导实施毛竹林丰产技术推广和低效竹林改造,在溪口村建立起了1000亩的毛竹兴林富农示范基地。2000年,上三坑村发生了华竹毒蛾危害,他立即深入受害竹林采集标本,送县森防站进行检测,并采用烟雾喷施防治方法,有效地遏止了大面积危害的发生。

2012年至2016年,俞伟钢和同事们参与钦寸水库移民青苗评估工作,负责新林乡曹州村、上祝村、胡卜村三个移民村的青苗评估。抱着对移民和政府负责的态度,他们严格按照评估程序进行规范操作,精确测量每一棵植株的直径。一块地如果有100棵苗木,那么他们就必须重复操作100次。尽管需要评估的苗木数量庞大,但是对俞伟钢和他的同事们而言,该要测量的地方一个都不会落下。

因时间紧、任务重、工作繁,为确保按时完成水库下达的任务,俞伟钢经常冒着酷暑、严寒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青苗评估登记工作,俞伟钢的细心得到了广大移民、村干部、移民干部、上级领导的认可。《今日新昌》专门作了题为“钦寸水库青苗评估员的一天:尺尖下的公正”的报道,为俞伟钢等青苗评估员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爱岗的敬业精神点赞。

俞伟钢下乡调研工作照(俞伟钢右一)

根据省林业厅下达木本油料产业提升项目要求,从2010年至2017年,俞伟钢长期带领技术人员深入到项目第一线,对于需要发展地块进行核实丈量,提前做好规划和检查验收。8年来,他共计指导和实施木本油料作物的推广20000余亩,引进油茶新品种7个,累计投入资金总额2700多万元,并争取省以上财政资金1700多万元。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林业工作者,俞伟钢总是尽心尽责,恪尽职守,始终坚守责任与使命。他在全县范围内建立林下三叶青复合经营模式、茶叶套种香榧复合经营模式、薄壳山核桃高效生态栽培模式,负责制定了新昌县林业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仅2017年,就为新昌工业园区、高新园区、企业、村等40多家单位工程项目建设占用林地审批编制使用林地报告59个;协助林政,林业派出所查处滥伐、盗伐案件20多起;为示范户下乡指导10多次,发放林业实用技术资料及林业防灾救灾手册500余份,真正和林农打成一片,赢得林农的认可。

俞伟钢对待工作踏实肯干,先后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县森林防火工作先进个人、新昌县优秀共产党员、“五好”共产党员、浙江省绿化奖章、“服务先锋标兵”等荣誉称号。他对待生活积极热情,身为农林学子,不忘母校“求真、敬业”的校训,还将此带入到工作中,并时刻谨守,未曾忘怀。

唐伟强:情系百姓的森林最美医生

唐伟强,1982年毕业于我校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1984年调到新昌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工作,曾任新昌县森防站长。唐伟强在调入刚成立的新昌县森林病虫防治站工作后,为尽早熟悉新昌的山山水水和全县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他利用自己平时的空余时间,坚持亲自走乡访村,几乎走遍了新昌县每个乡镇和林场。

一直以来,他在工作中始终秉持学校“求真、敬业”的校训,弘扬学校“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精神。在从事森防工作三十多年期间,他情系林农,服务基层。面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林农的求助,他总是想方设法排出时间,到现场实地观察,分析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提出防治建议,力求问题能得到较好解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保护森林资源,在搞好虫情调查监测的基础上,他组织专业治虫队,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多种防治措施,并针对松林较高和山上缺水的实际,开展了脉冲烟雾机防治试验和推广,同时积极封山育(护)林,改善林分结构。在有关部门和各方专家的指导下,在唐伟强及他的同事努力下,新昌县老发生区松材线虫病发生状况已得到有效的控制,2002年至今基本做到“有虫不成灾”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时常会有人上门电话求助,接到求助后,他总是安排时间到现场,及时帮助解决,得到群众广泛好评。2012年8月的一天,唐伟强接到新昌县梅渚镇下衣村的电话求助,电话里说村里100多株香樟大树出现了大量树叶脱落和枯死现象。唐伟强第二天就驱车赶到现场,经实地踏看和采样分析,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通过唐伟强的指导和大家的不懈努力,当年这片树林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唐伟强工作照

唐伟强十分注重学习和提高,积极开展有关科学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主持完成了“新昌县松毛虫综合防治工程”、“繁殖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试验和推广”等课题,先后获得了“绍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其参与完成的“板栗产前病虫害综合控制研究”项目获得了省“科技兴林”一等奖。根据研究和推广成果,先后有《浙江省新昌县马尾松毛虫地上结茧情况》、《削尾材小蠹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等9篇科研论文独著或合著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在从事病虫防治工作期间,唐伟强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跟村民之间的沟通问题,恶劣天气带来的问题以及防治过程中的种种坎坷,此时他便会想到当时在农林读书的情景,求真敬业的校训不断激励着他克服困难。他说,母校教给他很多做人的道理,教会他要更好地为基层服务。在毕业的几十年间,他会主动关注学校的重大事件,以学校为荣,传承并弘扬学校精神,同时,积极运用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恪尽职守为新昌森林病虫防治做贡献。

如今,唐伟强已经是森防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以踏实、进取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的精神,为新昌森防事业默默地奉献了三十多个春秋,先后获得“浙江省先进林业科技工作者”、“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先进工作者”、“绍兴市森防系统先进工作者”、“新昌县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后记

回忆起母校,新昌校友们的眼中、话语中都充满了对浙农林的感恩,正是在母校的勤奋学习,正是学校“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精神,让他们可以更好地面对工作中的难题迎难而上,服务于民。

在新昌的大山里,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放眼望去,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美得难以形容。不忘“农林人”的使命,浙江农林大学不少新昌籍校友,一直奔赴在森林前线。

他们说,这是青春最坚定的步伐,是他们最无悔的选择,他们要在林业基层绽放属于自己的青春色彩。

(一县一故事采访团 石佳芸 袁梦洁 俞晨晗 俞滨 新闻中心 陈灵江)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