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农林要闻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农林要闻 - 正文
【一县一故事】践行两山理念、服务乡村振兴的开化最美农林人
【发布日期: 2018-11-04】 【来源: 】 【作者:】 【编辑:尧甜】 【点击量:

“九曲芹江旋玉带,一围青山衔明珠”,位于浙西群山环抱中的开化县,空气全年99.4%以上天数达到优良级别,是浙江唯一、全国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之一。开化山好、水好、空气好,离不开当地人民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优势逐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资源,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绿色转型。

(“一县一故事”采访人员与开化部分校友座谈交流)

在开化践行“两山”理念、推进乡村振兴的干部群众队伍中,一批浙江农林大学的校友显得十分突出:他们无论身在机关部门、农林一线、乡镇基层,还是其他单位,都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个岗位上继承和弘扬 “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学校精神,秉承“肯干、实干、能干”的品质,积极探索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为家乡开化的建设抛洒汗水,为母校的发展增光添彩。

与此同时,我校也与开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情愫:不少师生在开化林场完成毕业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并取得成果;学校多次组建科技服务团,前往开化开展科技支农、精准扶贫等服务;每年选派优秀的专家教授,担任开化科技特派员;周国模、斯金平等一大批专家教授,持续在开化进行林业碳汇、铁皮石斛等领域的研究课题,为当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几十年来,学校人才和科技的支持,为开化从“砍树”到“看树”、甩掉“欠发达”实现“绿富美”贡献着“农林智慧”。

校友篇

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让农民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实现这个目标,建设美丽乡村不可或缺。

“按照习总书记两山理论,要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那么转化器是什么?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林学1993级校友、原村头镇党委书记、现开化县综合执法局局长程卫新说,“建设开化‘好地方’,我们要紧紧围绕怎么办、怎么干。”

“村头镇作为开化县传统五大集镇之一,必须在国家公园建设中主动融入、创新发展、有所作为。”在程卫新的带领下,村头镇结合实际制定了以“庭院整洁环境美、增收致富生活美、邻里团结和谐美、尊老爱幼心灵美及热心公益乡风美”为主要内容的“五美”美丽庭院评选。

“我们美丽庭院的主要评选标准为庭院整洁、亮丽,院内无垃圾、无污水,室内桌椅等家具、墙壁无灰尘;室内外物品堆放整齐,无乱堆乱放乱挂;实行家禽圈养,无粪便。”程卫新介绍说,房前屋后还要有布局合理的果树或观赏树,四季有鲜花;建筑外墙、造型、色彩等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村头镇位于开化县城东北部,总面积73.5平方公里,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特别适合茶叶生长,全镇现有芹阳、萌芽等茶业有限公司发展的有机茶基地1300多亩。

“为了抓住我们的优势特色资源,促进全镇转型升级,增收富民,我们还全面启动了有机茶香小镇建设。”程卫新介绍,“我们在原有茶园新建、改造的基础上,合理提高补助力度,提高茶商和茶农发展茶产业积极性,并重点对茶园套种树种、茶园发展清水鱼养殖和荷花塘等进行探讨,全力打造‘茶香古镇,老家村头’”。

在程卫新的带领下,村头镇近年来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非常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先后出台了很多环境保护政策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着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让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将一个村一个镇建得越来越美丽后,2017年,程卫新又走上了新的更重要岗位——开化县综合执法局局长。在这个岗位上,为了让开化城市的治理更有序,将开化建设更美丽,程卫新又迈上了新征程……

扎根农村  创新农业发展新路径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的路子是有很多,但要找到有针对性的项目,才能形成一种长效机制,高粱种植项目就是针对大溪边自然状况和劳动力现状而设计的。”谈起大溪边种植高粱的致富路,朱晨号感触良多。朱晨号是我校1999级校友,在校期间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曾任大溪边乡乡长、党委书记,现任开化县协作办主任、招商局局长。

大溪边乡境内多山,以上安村为主种植的高粱经过3年发展,种植面积已超过2400亩、产量1000吨,高粱酒产值880万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网红”产业。可在当时,朱晨号心里十分没底:这么多高粱种出来以后,销售的途径是什么,病虫害如何治理,出现大的自然灾害怎么办?

“当时心里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我就联系了大学时的辅导员邵果园老师,他帮我组织了相关专业老师,分析了大溪边乡的自然环境及万一出现病虫害该怎么做。”朱晨号在决定种植红高粱前首先想到了咨询母校的老师,以农林大学作为大溪边乡建设高粱小镇的智力支持。

在得到母校老师的支持后,朱晨号信心满满地开始了实地调查。“大溪边有很多70岁的老人家里有土地,每到水稻收割的季节要是没有劳动力的话,这个地就荒废了,但是种高粱不存在这个问题。”朱晨号把村民们聚集在一起,讲解种植高梁的好处,并出台补助政策,把种子免费发放给不愿意种的村民们,打消他们的顾虑。

种植高粱后,大溪边开始探索高粱带动的二、三产业,生产高粱酒、高梁糖等和高粱有关的产业,这一系列的产业为老百姓带来不小的效益。现在的大溪边乡,红高粱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近几年年均吸引游客2万人次,上安村及周边的墩南、大坞口等村已发展民宿26家,产生旅游经济效益约100万元。

朱晨号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让山绿起来,村美起来,民富起来。”

服务篇

示范引领,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升级

严少君,我校园林学院教师,曾获“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最美农业人”等。2013年4月,他以乡村旅游产业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的身份来到开化,负责指导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当时可是“临危受命”。

“刚到开化时,当地的旅游产业刚处于初始阶段,规模小、层次低,尤其是之前的几个乡村旅游点经营惨淡,极大的打击了老百姓的信心和积极性,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因此,树立榜样,让老百姓看到希望是首要任务。”严少君说,建立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是严少君到开化后烧的“第一把火”。

开化县长虹乡的台回山是一个离县城还有1个小时山路的偏远山村,以前可谓是“人迹罕至”,但是每年传统种植在台回山梯田的油菜花在严少君看来是一大旅游资源。在严少君的指导下,台回山修建了游步道等旅游设施,增加了农家乐民宿等接待设施,还丰富了传统榨油等体验活动和农产品,台回山成了开化第一个产业化的乡村旅游点。仅2014年油菜花开放期间,台回山就接待游客4万余人,25家农家乐平均每家营业额可以达到4万元,最多的达到10万元以上。

“农村的美既反映在村庄的人居环境上,也表现在田野自然景观中,更表现在农民的精神状态上。”严少君在开化期间,还指导举办了世界女子地掷球锦标赛、浙江开化国家公园“易晓杯”2015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全省体育系统生态篮球赛等国际、国内大中型赛事,共接待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800余人,吸引赛事观摩团、游客等6000余人。

严少君在开化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帮助开化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仅2014年,乡村旅游就吸引游客146万人次,旅游收入1.22亿元,此后年年都在不断增长。

因地制宜  助力地方农民脱贫致富

苏庄镇位于开化县城以西40多公里处,这里种植着总面积达65000亩的油茶,年毛油产量600吨,然而这里的老百姓守着古法压榨山茶油这一宝贝,销售利率低,难以致富。

2014年6月,我校工业设计专业老师、浙江省科技特派员王丽来到这里以后,发现了古法压榨山茶油的市场价值。从那以后,王丽招募学生组成“新苗计划创业团队”,集师生共同的才智,给山茶油设计出新包装“最原始的山茶原油”,为打响当地山茶油品牌助力。短短10天时间,每盒1公斤装的首批1000盒山茶油销售一空。  

“未来,这里不仅是山茶油的主产区,还将融产品精深加工、包装设计、客户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有关油茶的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王丽说,作为半个苏庄人,她信心满满,“不是大自然给得不够多,而是我们用得不够好。”

“四季有美景、季季有果摘、村村有亮点、户户做旅游”这是开化县池淮镇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在现代农业园区,还是在山区家庭农场,各类果树上均挂着各色水果,迎接四方宾客前往采摘。说起池淮镇的发展,干部群众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浙江农林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何勇。

2014年6月,何勇开始担任开化县科技特派员,他不仅指导实施开化县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项目,还在池淮镇等地利用现有果园和栽培设施,在果园中栽培杏鲍菇,利用杏鲍菇出菇后的废菌包,添加一定比例的茅杆等农作物废弃物栽培竹荪,竹荪采收结束后,废料补充果园有机质,实现生态循环的栽培模式。

如今,池淮初步建成蚕桑、粮经、杉木大径材3个产业示范区,芹源茶叶、寺坞食用菌等4个精品园以及各类果园花卉基地,实现桑果、茶叶、草莓、蓝莓、火龙果等水果采摘游接二连三,并通过“农旅结合”使池淮成了大果园,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致富。

 

“母校”,是一个厚重的字眼,她的厚重,远不止熟悉的校园和教室、亲切的老师和同学,更在于她像母亲一样的温婉,始终向校友们传递着温暖和关怀。在校友们的积极促成之下,学校与开化县已经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双方持续在打造国家公园、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景观林改造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效。

在母校的支持下,开化的浙农林人,正以自己的方式为开化的绿水青山、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在开化县林场,汪燕明、柴雄等一大批浙农林人就一直坚守在基层,足迹踏遍了林区每个山头角落,汗水洒遍每条羊肠小道。和他们一样,不少浙农林的开化校友,一辈子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助推开化国家公园建设、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凭着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将自己的青春汗水奉献给了绿色事业。

据不完全统计,在开化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现有农林校友300余人,农林人奋斗的身影在开化大地上随处可见:1985级林学专业黄风生就职于开化县林业局森治站,是一名森林的守卫者;1992级木工专业姜年春就职于开化县林场,始终扎根基层将自己所学投入实践;同样是1992级的王新建就职于开化县环保局,保护着开化的一草一木一滴水;1993级林学专业王沁,1994级森林保护专业张孝萍,2008级应用化学专业余婷……

一批又一批的开化籍浙农林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践行两山理念、服务乡村振兴,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学校精神,并成长为最美的农林人。

(新闻中心 天衣  尧甜  学生记者 孙孟瑶)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